利比亚原领导人卡扎菲一生变化无常,在国际上有“变脸大王”和“不定向导弹”之称,然而平心而论,这样的评价在2003年之前是不太公允的: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里这枚“不定向导弹”的航向飘忽不定,但是大致的指向还是很明晰的——它的导引头始终瞄着加拿大以南墨西哥以北的那个国家。
在1969年卡扎菲上台之前,利比亚掌权的是亲美的伊德里斯王朝,熟悉历史基本套路的读者老爷都知道,既然前任亲美,那反美就成了继任者的必然选择。
当时反美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可以借此没收西方国家在利比亚的石油设施,从而掌握大量外汇收入,这对于刚刚上台立足未稳的卡扎菲至关重要。一上台,卡扎菲就收回了在利比亚的美国空军基地,废除了一系列军事和经济技术协定,同时全面接管在利比亚的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石油设施。
当时的利比亚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非洲第一大产油国,日产原油高达330多万桶,光是原油出口一项,卡扎菲就能获得数百亿美元的收入,这足以让他解决国内的一切问题。
财大气粗的卡扎菲很快就将视野转到了国外,或许那时的他是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致力于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的乌托邦式的幻想,而美国自然就是这个幻想的最大敌人。
只要稍微有些地缘政治常识,就知道一个掌握着世界绝大多数石油资源的统一的阿拉伯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卡扎菲就开始暗中资助反美活动,到八十年代时,卡扎菲与美国已经由之前的暗中较劲激化到了直接的军事冲突。
1981年8月1日,美国第六舰队不顾利比亚抗议强行进入锡德拉湾演习,该海湾此前被利比亚单方面宣布为领海,但未获国际承认。
8月19日,两架利比亚战机飞临演习空域并使用导弹攻击正在演习的美军战机,被美军悉数击落。两国矛盾全面激化,并于第二年断交。
1986年4月5日,联邦德国西柏林一家夜总会发生爆炸,2名美国驻西德士兵被炸死,229人受伤,其中美国官兵多达45人。随着一名利比亚籍犯罪嫌疑人的被捕,卡扎菲又一次出现在了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
仅仅10天之后,美国启动“黄金峡谷”行动,出动大量战机实施斩首行动,卡扎菲幸免遇难,但是他的一位养女被炸死,两个儿子受伤。
1988年,美国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在英国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爆炸,机上259人全部遇难,其中189人为美国人。事发之后,2名利比亚人被指控。
1989年,法国联合航空772号班机在撒哈拉沙漠上空爆炸,机上170人全部遇难,含多名美国人。事发之后,6名利比亚人被指控。
从上面情况来看,卡扎菲与美国不说是不共戴天,但也算是仇怨极深,再加上卡扎菲本人与美国利益背道而驰的政治理想以及作为反美斗士的“崇高”声望,他与美国的和解,在外人看来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然而,到了2003年,一场战争让一切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这一年,伊拉克战争爆发。随着伊拉克的迅速战败以及萨达姆的狼狈被俘,一生反美的卡扎菲出现了意料不到的转变。
这年的12月19日,萨达姆被俘还不到一周,卡扎菲就宣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并愿意接受武器核查。
几天之后,不顾多年的反美人设,他将利比亚掌握的几百名“基地”组织和其他极端分子的情报交给了美国——这些人不久前还是他的忠诚战友。
这年的12月30日,卡扎菲公开表示,愿意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并且希望美国为利比亚提供安全保障。
卡扎菲做出的一系列表态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短短十二天,他由一位战斗了三十年的反美斗士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的亲密战友。
其后的八年,卡扎菲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美国的建议“从善如流”:放弃核计划、合作打击极端主义,重新建立外交关系,赔偿空难受害者……
美国也对利比亚的“善意”投桃报李,赔偿“黄金峡谷”行动中的利比亚受害者,支持利比亚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支持利比亚出任非盟主席。
卡扎菲与美国一道,打造出了让全世界惊愕不已的“利比亚模式”。这一切的一切,魔幻得就好像狗血言情剧,两个累世冤家突然间成了你侬我侬的爱侣。
历史的恩怨似乎已经完全消散于无形,卡扎菲似乎彻底摆脱了萨达姆的命运,然而到了2011年,两者关系在转瞬间又峰回路转,随后发生的一切,想必读者老爷们很熟悉,龙马君就不赘述了。
英雄这种东西,最大的毛病就是活得太长。假若卡扎菲在2003年死去,那他至少还是个反美斗士,可他活到了2011年,还能剩下什么呢?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