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规模很大。伊朗因得罪美苏两大集团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军贸,因此能得到大量且稳定还便宜的军火就只有找东方大国了。
而伊拉克虽是可以购买美苏的军火,但欧美的军火的交货时间无法满足,如果要加急的话价格又太贵而想买苏联军火,伊拉克的背后金主又不同意,而当时的中美关系又正处于蜜月期,同时中国军火的交货时间与价格又能够满足伊拉克的要求。
因此种种巧合全凑一起了,只能说一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直到现在伊朗的很多油田都控制在兔子手里,就是为了还在两伊战争时期欠下的军火货款。
两伊战争,伊拉克的军事装备水平更好,伊拉克购入了6000多坦克。而伊朗也购入了200辆59/69式,从朝鲜购入了250辆59式,从利比亚购入了300辆T-55/62/72,从保加利亚购入了100辆T-55/62,总体来说无论是质还是量和伊拉克都差距巨大。
不过伊朗体量比伊拉克大这么多,纵使装备有欠,无力突破,但是守住还是不成问题的(尤其是在伊拉克没有进攻欲望的情况下)。两伊有最先进的武器,如果跟五常比,当然不是最先进,最先进的都是非卖品。
但是跟世界上其他一百个国家比,这种级别这种数量的军队,更别提战争中能随时买到武器支援,从这点来看,的确应该打出些不一样的东西。结果呢,打成烂仗。
单从装备进口数量来说,坦克,火炮,作战飞机几项主要技术装备,伊朗的进口数量基本都是伊拉克的二分之一乃至于三分之一,而且质量也大大比如伊拉克。这也是伊朗更为青睐轻步兵的原因:一辆坦克比一个营的步兵都值钱。
而伊拉克方面,虽然装备多且好,但是步兵水准太次,经常被伊朗人来回穿插,战役发起前能被穿插几个营到阵线后方那种。所以中后期战局常常是:伊朗人用步兵打烂了伊拉克的步兵前沿防线→缺乏装甲部队/装甲部队技术装备水准实在太烂无法扩大战果→被伊拉克一波装甲部队打回来。
伊拉克在战前师从苏东阵营的把步兵当作步战车挂件的战术思想,主要训练的是步兵与战车的协同作战,对于步兵本身的战斗素养训练较为有限。萨达姆政权本身相对于霍梅尼的伊斯兰缺乏动员力与号召力,因此士兵的作战积极性也比较有限。
在战争早期阶段之后,由于战场的巨大需求,伊拉克方面紧急扩充军队,新组建了相当多的步兵师,这些步兵单位往往较为缺乏训练。不过同时期的伊朗也比较类似,新组建的革命卫队单位整体上也是乌合之众,因此会出现人浪冲击这种战术,不过后来死多了也就死出门道来了。
两伊战争的战术思想非常落后,整场战争就没有战术可言。伊朗明明有反地雷武器,但是却让平民用脚去踩地雷。被宗教狂热煽动起来的教民,充当敢死队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单一目的,就是为了踩地雷。
同样是作为手持武器的步兵,伊朗当时情况很复杂,既有被宗教煽动起来狂热的教徒和共和国卫队,也有对神棍不屑一顾的前国王军队,即便到了今天已经军队也是两支,隶属政府的国家军队。
美军评价两伊战争,用现代化装备,打了一场原始战争。当时其实除了美苏,其他国家都没资格嘲笑伊拉克和伊朗。两伊战争有许多值得认真探讨的地方,不能简单地以“低水平的战争”概而言之。
两个没有完整工业体系而且还是单一经济结构的国家,尤其是伊朗在饱受国际制裁,几乎没有像样外援的情况下,仍能坚持了八年作战,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敢玩命未尝不是个保护自己的法宝,在复杂动荡的中东混,没有玩命精神必定没有出路,特别是像伊朗这样有抱负有雄心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把阿根廷换成伊朗,伊朗空军根本不怕大英帝国的特混舰队。伊朗自己的实力本身并不差,否则也不能和西方支持的伊拉克打的有来有回。两伊战争都是被操纵的,两个国家都吃美国人的亏。两伊战争让两国经济衰退,最后美国人来一一收拾,面对面的敌人不用怕,背后的美国人才可怕。
我们也是在美伊战争中醒过来的,想想我们自己对越反击战,也是两伊战争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我们只是当时的对手幸亏只是连军事工业都没有的越南。
就是到了现在,我们也只是跟着别人后面学步而已,在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军事理论中,有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能有多少真正在战争爆发时能切实应对的军事体系与理论策略,把别人打趴了我们醒了是万幸,所以说时无常势,战争更是诡异无常,希望下一场赐予我们的战争能让对手永远都知道痛。
两伊作为二流国家能把一场战争打8年,而没从内部崩溃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前线部队这么打下去必然是越打越穷,最后只能靠命去堆。不过,两伊战争其实是帮助伊斯兰政权坐稳了江山。
并且从长期来看,两伊战争导致萨达姆政权债台高筑,最终直接诱发了海湾战争,并成为后来的伊拉克战争的基础,最终永久性地清除了伊朗南部的大患,其实是有赚头的,当然这个赚头值不值几百万条人命就是另一个问题了。